欢迎来到鲍余网络官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IDC网站
深圳网站建设官方微信

网络之路,从这里开始

热线电话

18576678080 / 0755-85278776

热点资讯
首页 > 热点资讯 > 地铁求扫码属于骚扰 扫码乱象谁来问责

地铁求扫码属于骚扰 扫码乱象谁来问责

  • 所属分类: 热点资讯
  • 发布时间:2017-03-08 20:48:04
  • 作者:
  • 点击量:


公开报道称,“创业者”扫一个码可得2块钱,每完成注册一名新用户可得3-5元的提成费。另据调查,90%的受访者却并不知道自己扫的是什么码。


3月4日,北京地铁上,一男子辱骂两名 “扫码创业”女子,并抢夺手机推人下车的视频引来大量网民的谴责。尽管北京警方称,已将这名17岁的张姓男子抓获。但该男子一句“让你一边扫去听不懂是吗?”让扫码行业处在舆论风波中。

公开报道称,“创业者”扫一个码可得2块钱,每完成注册一名新用户可得3-5元的提成费。另据调查,90%的受访者却并不知道自己扫的是什么码。

  
  资料图

真正的扫码创业者?挣两道钱,月薪过万

“打扰您一下,我自己做营养早餐创业,可以扫码加一下我吗,谢谢。”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把自己的手机摆在网友“翔神”面前。女孩语速快,动作麻利,加“翔神”扫完码后,她立刻挪到下一位乘客面前。

“你吃过奶昔不?” 这是“翔神”收到的第一条“地铁创业者”的微信。

“翔神”看了这个女孩的朋友圈,里面大都是一些瘦身心得、旅游心得,或者就表示自己在参加培训、组织团队聚会。“给人感觉一直都很忙。”

露露也是地铁扫码的“创业者”。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她坦言,自己并非什么“创业者”,而是某公司的“营养顾问”,主要的工作就是找到潜在消费者,进而推销保健品及减肥产品。

公开报道称,“创业者”扫一个码可得2块钱,每完成注册一名新用户可得3-5元的提成费。另据调查,90%的受访者却并不知道自己扫的是什么码。

  
  资料图

待遇方面,露露按照扫码量给助理开工资,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2块钱一个码,如果能在最短时间内扫码5000个,可以交给他三个号。目标都是自己定的,今天的一个新朋友,第一天就扫码41个”。

一位自称“丁总”的“创业者”向《新闻晨报》透露,在这行近1年里,他曾给不同的“老板”打过工。扫一个码最高时能拿到3.5元,最少能拿到2元。“以前靠这个能赚到2万元一个月,现在肯扫码的人少了,而且地铁也在抓,不好做了。” “丁总”说。

“而之所以选择地铁这个场所,是看中它的低成本。”地铁创业者“小白”告诉《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称,这些营销者往往是先挣扫码的“小钱”,如果有人表示出一丝的兴趣,营销者就会主动邀请你去他们的门店,再卖产品挣“大钱”。

如此以来,“创业者”便可挣“两道钱”,即扫码钱和产品钱。

扫码只是举手之劳?90%受访者曾扫过不了解的码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

《新快报》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

新华视点记者曾调查,有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为领礼品扫过并不了解的二维码,很多受访者还为领取礼品在扫码后进行了注册,输入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


公开报道称,“创业者”扫一个码可得2块钱,每完成注册一名新用户可得3-5元的提成费。另据调查,90%的受访者却并不知道自己扫的是什么码。

  
  资料图

路边“扫码送礼”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家住北京的白女士告诉新华视点,自己曾带孩子参加过一个“扫码送毛绒玩具”的活动。

“好像是一个借贷平台举办的促销活动。扫码、完成注册,就可以挑一个玩具带走。”白女士看赠送的玩具质量好,孩子也喜欢,就同意了扫码。

可是第二天她在微信群上看到针对这家借贷平台扫码送玩具的提醒,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套取个人信息,用自己的名义贷款,如果有不良记录会产生在自己名下。“现在想要回来已经不可能了。我的个人信息会不会被别人利用贷款啊?”白女士很是焦虑。

与白女士懊悔相对应的是“扫码送礼”工作人员的兴奋。“每注册一名新用户,能拿3-5元的提成费。我们一天要求拉20个新的客户,超额完成后,在提成的基础上还会有额外的奖励。”某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

“求扫码”也是一种骚扰,如何处理尚未明确规定

“地铁上,正在看书听音乐或是和朋友讲话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来叫我们扫码,这有点骚扰乘客的感觉。”市民吴小姐对新民网说。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如视频中两女子要求乘客帮助其扫码的行为,本身就涉及到他人隐私,如果两女子将微信获取他人信息外露或者用于其他活动,则涉及侵权行为。

但是,在《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中,只有禁止在车站、车厢内派发广告等物品,“扫码”这种行为如何处理尚未明确规定。劝离,是地铁工作人员能做的唯一一件事,目前还没有更加有力的处罚方式。

另外,城管部门及市公安局网安部门也提醒广大市民,对于在街边看到的,印有二维码的电商小广告,在不了解电商企业的前提下,应谨慎注册,以防信息被窃,与此同时,发现非法散发小广告应及时向城管部门举报。

但城管工作人员也告诉《北京青年报》, “这类小广告用二维码代替了原先的商家电话号码,通过用户扫码关注或注册登录来宣传电商企业或是该企业的客户端应用软件,整治过程中加大了执法难度”。

部分资料综合:《北京晚报》、《新闻晨报》、《新快报》、新华视点、《太原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新民网等。





关键词: 热点资讯(17)

相关文章:

有做网站需求?   联系客服经理 提交需求 直接拨打业务电话:0755-8527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