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定期备份
首先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命令行工具将数据库备份下来,例如对MySQL将databasename数据库备份到D:\data.sql(具体查阅数据库说明书) mysqldump databasename > "D:\data.sql",然后将该文件以日期参量重命名。
数据库定期备份的原因:
1)、有些数据是随时变化的,备份可以记录某时间点的数据;
2)、如数据库故障,可以随时还原。
2、数据库优化
1)、进行sql语句的执行优化;
2)、减少应用和数据库的交互次数、同一个sql语句的执行次数;
3)、整理数据库实体的碎片(特别是对某些表经常进行insert和delete动作,尤其注意,索引字段为系列字段、自增长字段、时间字段,对于业务比较频繁的系统,最好一个月重建一次);
4)、减少表之间的关联,特别对于批量数据处理,尽量单表查询数据,统一在内存中进行逻辑处理,减少数据库压力(java处理批量数据不可取,尽量用c或者c++ 进行处理,效率大大提升);
5)、对访问频繁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库cache和应用的缓存;
6)、数据量比较大的,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其他表的关联,增加一些冗余字段,提高查询性能。
3、数据库日志文件管理
一:查看数据库中日志文件
SQL>select grouop#,member from v$logfile;
默认是三个组,这是数据库创建时自己添加的三个日志文件组。
二:添加日志文件组并添加成员
SQL>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group 4
('D:\APP\ADMINISTRATOR\ORADATA\LMIS\REDO01.LOG',
'D:\APP\ADMINISTRATOR\ORADATA\LMIS\REDO02.LOG') size 10m [reuse];
需要说明的是,reuse的作用是覆盖已经存在的日志组中的成员,但是前提是该文件不需要其它文件组。
三:给某个日志文件组添加日志文件成员
SQL>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member 'D:\APP\ADMINISTRATOR\ORADATA\LMIS\REDO02.LOG' to group 4。
四:重新定义日志组成员(修改文件名、文件位置)等操作
如果要修改文件名和文件位置,此时第一步需要关闭数据库,然后对数据库进行重命名或者删除文件,然后以STARTUP MOUNT模下式进行如下操作:
SQL>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D:\APP\ADMINISTRATOR\ORADATA\LMIS\REDO02.LOG' to 'D:\LMIS\REDO03.LOG'。
五:切换日志文件组
日志文件是循环使用的,当一个日志文件组写满以后,会自动切换到下一个日志文件组,而且每切换一次,ORACLE会在警告文件中记录一次切换操作,如果需要我们也可以手动切换日志文件:
SQL>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
六:清空日志文件组
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如果某个日志组文件损坏,会造成数据库停止,此时我们需要把损坏的日志文件组清空,在清空时需要注意两点:
1.不能清空状态为CURRENT的文件组,此时需要切换日志文件组;
2.当数据库只有两个日志文件组时不能对日志文件组进行清空;
SQL>alter database clear logfile group 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清空日志文件组并不是删除日志文件,只是对成员文件中的内容进行了初始化。
七:删除日志文件
扩展:日志文件的状态有三种:VALID(可以使用)、INVALID(不可使用)、STALE(产生错误)。
在删除日志文件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不能删除状态为CURRENT的日志文件,需要先切换日志;
2.如果日志文件组中只有一个日志文件,则不能对日志文件进行删除操作;
3.如果数据库运行在归档模式下,要确保所有的日志文件已经进行归档,否则会造成数据文件的丢失;
SQL>ALTER DATABASE DROP LOGFLIE MEMBER 'D:\APP\ADMINISTRATOR\ORADATA\LMIS\REDO02.LOG' 。
八:删除日志文件组
扩展:日志文件组有状态CURRENT(正在使用的)、ACTIVE(活动的)、INACTIVE(不活动的)、UNUSED(从未使用过)。
在删除日志文件组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日志文件组的状态不能为CURRENT,如果是需要切换日志文件;
2.删除后要保证一个数据库中至少要有两个日志文件组;
3.在归档模式上,删除日志文件组以前要确保日志已经归档;
SQL>ALTER DATABASE DROP LOGFILE GROUP 3。